体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体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学术院松原芳博教授做客体育 海外学者讲座
发布者:科研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14:17     点击数:

2025年9月15日下午14时,由体育 、中国法学会东北亚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海外学者讲座第251期在体育 中心校区法学楼B404教室举行,特邀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学术院松原芳博教授前来做客,为体育 师生带来以“日本犯罪论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目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体育 王充教授主持,由体育 郑军男教授担任翻译,吉林警察体育苏忻教授、体育 王军明副教授、马永强老师、朱笑延老师以及体育 刑法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八十余人旁听本次讲座。

此次讲座,松原芳博教授以1970年代以后日本刑法学的研究内容为重点,从犯罪论体系及构成要件、违法、责任、未遂和共犯五个方面对日本战后的犯罪论进行回顾,并展望了未来刑法学的发展趋势。

在犯罪论体系及构成要件方面,战后学界新旧学派对立平息,关注点转向行为、构成要件及理想犯罪论体系。50年代目的行为论受到关注,70年代学界讨论犯罪论实质性构成,形成形式与实质犯罪论对立。同时,关于因果关系的讨论经历了“相当因果关系说”到“危险现实化理论”的演变;对不作为犯的研究也多有发展。

在违法方面,将行为无价值论理解为违法的实质的观点在战后占据支配地位,随着60年代刑法修订时期法益保护作为刑法的作用被提出,形成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的争论,促进了刑法学的发展。90年代刑法去伦理化意识的觉醒促使争论转向更为纯粹的理论问题。2000年刑事立法活性化状态下,法益概念受到质疑,但其重要作用已然成为学界共识。

在责任方面,道义责任论在战后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受到具有权威主义属性和非合理性的批判,实质的行为责任论出现,使70年代后尝试对责任非难和预防进行调和的论调增强,90年代的一般预防论和2000年之后的新的报应刑论都是对责任和预防二者关系的积极探索。

在未遂方面,关于实行的着手时间的讨论在战后几经变迁,目前兼采结果发生的危险和与构成要件该当行为的密接性两个标准。70年代后,未遂论也被纳入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的争论中,但普遍认为,实行着手论和不能犯论表里一体,共同探讨作为未遂犯处罚根据的危险的内涵。近年在犯罪论去模型化下,也出现了将二者分离的观点。

在共犯方面,80年代前后出现了有别于战后共犯论坐标轴的共犯处罚根据论,这一理论自德国引入,但又区别性地将共同正犯纳入射程范围,并将责任共犯论和因果共犯论的对立与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对立相对应。因果共犯论获判例援用,但在承继共犯等问题上存争议,近年有否定其适用于共同正犯的观点。共同正犯正犯性部分,自战后到如今,各种学说观点也层出不穷。

在报告的结尾,松原芳博教授在总结战后犯罪论的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刑法学的课题在于新旧两种方法的协作上,并突出强调刑法学应保持自身作为一门学问的水准和独立性。

在提问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几位同学就松原芳博教授此次讲座的主题以及松原芳博教授的论文著作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提出自身所存在的困惑之处。在郑军男教授的实时翻译下,松原芳博教授一一作出回复应答。

最后,主持人王充教授作总结发言,对松原芳博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讲座全程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体育 2018 ©    联系电话:0431-85166014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